“砰”的一声巨响,8吨重的乘龙卡车车轮离地弹起,驾驶室与货箱撕裂分离,整个车头砸在理想i8的前挡风玻璃上。而仅重2.6吨的纯电SUV纹丝不动,A/B/C柱完好无损。
这是7月29日理想i8发布会上震撼且富有争议的一段视频。短短48小时内,这一碰撞测试,就迅速演变成一场波及两家车企的舆论风暴。
1.理想“撞飞”重卡
理想i8的发布会,堪称理想汽车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。
首都国际会议中心里,超千名观众见证了这场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亮相。尤其是当连环撞击测试视频播放时,全场屏息——2.6吨的SUV竟让8吨重卡“飞”了起来。
理想官方是这么说的,他们的i8在测试中,先是以100公里的时速和重卡正面撞上,瞬间承受了100多吨的冲击力,紧接着又被侧向撞击了80吨。结果相当出色,车身结构没变形,9个安全气囊全弹了出来,电池也没出现泄漏或起火的情况。
然而震撼之外,视频中无意间暴露出来的一个细节,改变了整场故事的走向。
理想官方最早发的测试视频里,卡车方向盘上的品牌标志看得清清楚楚。眼尖的网友一下就认出来了,视频里那辆看起来“不经撞”的卡车,原来是东风柳汽旗下的乘龙重卡。
这一操作如同在汽油桶里扔进火柴,迅速点燃了乘龙卡车的怒火。东风柳汽乘龙卡车的官方账号愤然回应:“被摆了一道,聪明人一眼看出假”。
但这显然不够正式,很快母公司东风柳汽发布措辞严厉的声明,指责理想汽车“构成严重侵权”,并称其测试“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,设计非常规测试场景”。
声明直指理想的行为“已构成严重侵权,并超过正常商业竞争范畴”,批评其“严重误导和损害公众知情权”,涉嫌违反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《广告法》等法律法规。
东风柳汽特别强调:测试场景与实际运营存在严重差异,理想未公开测试车辆的具体状况,包括“双方车辆是否改装、减配,卡扣是否固定、车辆是否过检等”关键信息。
2.愤怒的乘龙
在舆论漩涡中的乘龙卡车,其实是中国商用车领域的重要力量。作为东风柳汽旗下品牌,乘龙近年来的市场表现相当亮眼。
2025年上半年,东风柳汽商用车销量达23348辆,同比增长24.3%,成功跑赢市场大盘,其中港口牵引车销量实现222%的爆发式增长。
就在7月12日,东风柳汽刚刚在南宁召开了合作伙伴年中会。会议以“向新求变 聚势共赢”为主题,锚定了全年4万辆、冲刺4.3万辆的销售目标。乘龙品牌影响力已成功跻身行业前三。
这家有着71年历史的央属企业显然没有预料到,自己会以这样狼狈的形象出现在竞争对手的聚光灯下。
面对质疑,理想汽车产品负责人@老汤哥Tango在微博喊话:“相信权威机构的专业,要不来复测一把?”产品线负责人@张骁随即响应:“可以啊,直播都行。”
然而乘龙卡车选择了另一条路——流量变现。
江南都市报报道,7月31日晚,乘龙官方抖音直播间里,女主播一边宣读公司声明,一边开启福袋吸引观众关注,直播间人气迅速攀升至2万以上在线人数。
当网友提出复测建议时,女主播巧妙岔开话题。她直言:“给我们带来了泼天流量,不仅官方火了,我们经销商也火了。原来只有行业里知道,现在大家都知道乘龙了,因祸得福。”
理想汽车抖音直播间却是另一番景象。评论区充满各种不理性声音,部分直播间甚至被迫关闭了评论功能。
处于风暴眼的第三方测试机构中国汽研不得不发声,他们表示“测试的全过程肯定符合所有的规定和标准”,强调“不会因为(理想)是客户去刻意调节车辆参数”。
关于争议最大的测试卡车来源,中国汽研确认是“一辆全新车”,但具体来源还需“与业务部门确认”。理想方面则称测试卡车是“市场端随机购买”,由检测机构提供。
这场争议,其实点出了汽车行业里一个长期存在的模糊地带:厂家自己搞的安全测试,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真实路上的事故情况?企业会不会专挑那些对自己最有利的测试结果来展示呢?
现在车企竞争越来越激烈,为了吸引眼球,各种极端测试渐渐成了营销的常规操作,像高空坠落、炮击这类场面层出不穷。但这些测试里存在的专业性和公正性问题,却很少有人去深入琢磨琢磨。
正因为这样,理想i8的测试结果和大家平时的认知差得太远,这事儿一下就引发了更深的信任危机。
3.理想背水一战
这场碰撞风波的背后,其实是理想汽车在纯电路线上的孤注一掷。去年MEGA没能打响,让理想迫切需要靠i8来打个翻身仗。
理想为了i8,投入的资源真是前所未有的多:李想亲自上阵当模特拍宣传片;发布会选在首都国际会议中心办,规模是理想有史以来最大的;就连发布会时长都超了一个半小时,也是理想史上最长的。
但市场反应并不乐观。i8三个版本定价32.18万元至36.98万元,被吐槽低配版使用欣旺达电池,且只有顶配才有“冰箱、彩电、大沙发”。产品定位也显得模糊,李想称其为“小MEGA”,是越野车+轿车+MPV的结合体,这种“既要又要还要”的产品定义,反而让消费者感到困惑。
资本市场已用脚投票。发布会当天,理想汽车美股下跌6.20%;次日港股暴跌12.84%,之后持续阴跌。如今的这场营销风波无疑给理想雪上加霜。
李想曾在一封内部信中反思MEGA失利:把从0到1阶段当成了从1到10阶段经营,公司上下被销量欲望绑架。如今看来,i8的营销策略似乎仍未跳出这一怪圈。
这场碰撞风波本质上是新旧造车势力的生存博弈。理想作为新势力代表,擅长营销造势,通过视觉冲击力极强的测试迅速建立消费者对电动车安全性的信心。而乘龙作为传统车企,更看重行业规则和商业伦理。
碰撞测试本来是汽车行业的常事,但理想把它变成了一场带着强烈戏剧感的公开表演。要是被测试的一方毫不知情,结果又跟大家的常识拧着来,那传播效果是有了,可道德上的风险也跟着冒出来了。
乘龙虽在声明中态度强硬,但其直播间里的“因祸得福”论,却暴露了传统车企面对流量时代的复杂心态——既愤怒于被冒犯,又窃喜于意外获得的关注度。
这场争端没有赢家。对理想而言,碰撞测试引发的争议已转移了人们对产品本身的关注;对乘龙来说,被撞飞的不仅是卡车轮胎,还有品牌的专业形象。而消费者,只能在一片狼藉中努力分辨真相的碎片。
股票配资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